3月29日,特朗普在接受NBC电视台的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有必要“完全占领格陵兰”,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会排除任何手段,甚至包括军事干预。”
特朗普自今年1月20日执政以来,对于格陵兰的话题进行了多次表态,每次都强调“务必做到”。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确认,美国对格陵兰问题的讨论并非轻率,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计划。今年1月7日,特朗普的儿子前往格陵兰,意在探测当地政府对“归顺”美国的态度。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亦访问了格陵兰,但几乎遭到民众的全面抵制,因此只能前往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基地皮图菲克,寓意明显带有“军事警告”的意味。
特朗普之所以对收购格陵兰充满热忱,是因为他坚信,一旦控制了这片领土,将能有效地抵御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的影响力,从而防止两国在该地区可能进行的军事扩展。此次行动不仅将帮助美国巩固对北极航道的掌控,还有助于确保能开发格陵兰的矿产资源。这对于美国增强实力、在全球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吞并格陵兰的目标,特朗普甚至威胁要动用武力。然而,实际上他提到的“军事占领”显得有些夸大其词,因为美国要占领格陵兰几乎可以做到毫不费力,其所需的行动强度可能连军事演习都无法相比。
美国目前在格陵兰设有军事驻军,主要集中于皮图菲克军事基地。这座基地自1951年根据美丹防务协议而设立,允许美国在此驻兵。现在,美国驻守该基地的士兵数目为200名,所装备的武器包括导弹预警系统、雷达以及空中监控设备。虽然现有的人员并不多,但若美国决定对格陵兰采取军事行动,增兵的速度将会非常迅速。
美国可以利用C-17运输机或海军舰艇,从本土或冰岛的凯夫拉维克基地调动兵力,立即部署“海豹”突击队的精英或空降部队。如果在行动中突然增加驻军,将给丹麦带来极大的压力:若丹麦选择阻止,美国则可利用这一理由展开军事行动;而如果丹麦不采取措施,则只能被动观看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存在日益增强,从而使自身的地位愈发脆弱。
通常情况下,一旦格陵兰岛上的美军力量达到一定规模,发动“海空封锁”的可能性将大幅上升。美军空军的F-35战斗机从美国东海岸或其邻近盟国起飞,完全有能力在空中设立一个“封锁区”。与此同时,海面上活跃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潜水作战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凭借其绝对的海空优势,对格陵兰的东西两岸实施封锁,从而迫使丹麦无法从法罗群岛或本土向格陵兰进行兵力及火力的调动。
如果采取更加激烈的措施,美军可以直接派遣B-52和B-2轰炸机进行大范围轰炸,同时配合F-16和F-35进行精准打击,以及EA-18G进行电子干扰。若选择温和的方法,只需实施封锁或摧毁格林兰岛的基础设施,例如电力和通讯设施。经过几天的封锁后,可以等到防守力量疲惫不堪时,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即使美军在进行海空封锁的同时发起登陆,格林兰岛和丹麦也难以抵挡:美国可以依托精锐的海军陆战队组建登陆部队,迅速向格林兰的核心城市努克推进。需要注意的是,努克市区仅有1.8万居民,没有多少常备军,仅有少量的地方志愿民兵和丹麦驻军。这些守备力量装备的主要是轻武器,面对训练有素、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1小时22分”攻陷格林兰绝非遥不可及。
从绝对的军事实力来看,美国在2025年的军费预算将达到8500亿美元,而丹麦的军事开支甚至连美国的一小部分都不到。尽管格陵兰岛的面积达到217万平方公里,但其总人口却仅有5.7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0.03人。
在美军向岛内推进数百公里的过程中,可能很难遇到几个人影。美军只需占据几个关键的居民点,就能够控制整个岛屿。因此,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美国占领格陵兰岛的难度可谓微乎其微,简直就像是大人对小孩的压制。
或许,美国在军事上对格陵兰的占领是极其简单的,因此实际上,美国与丹麦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正如所言,军事行动往往是政治的延续,只有在政治手段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军事才会被迫成为最后的办法。更简而言之,只要谈判和威逼利诱依然有效,愚蠢的政治家才会选择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在当代政治中,治理成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侵占他国领土、将他国人民转变为自己国民的策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不再适用。如果美国对格陵兰进行军事占领,这将明显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北约条约,必然遭到盟友的强烈反对,甚至可能导致北约解体,并使美国面临来自世界各国以及昔日盟友的全面制裁。
美国实际上并不具备承担战后重建的财力,更无法承受其所带来的国际声誉损失。美国数百年来所积累的信誉,或许会在一瞬间化为泡影。因此,特朗普所提到的“军事手段”,实际上只是一种谈判手段。毕竟,无论是丹麦还是格陵兰岛的居民,对于美国的“收购提议”实在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明确表示,格陵兰岛完全属于格陵兰人民。根据民意调查,85%的格陵兰岛居民反对与美国的合并。格陵兰岛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使得他们的观念和其他地方显得有些不同。总体来看,格陵兰人希望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愿意被他人控制。自1721年起,格陵兰岛便成为丹麦的殖民地。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外部统治后,丹麦于1953年最终承认格陵兰为自治郡。
然而,在这几百年的历程中,当地居民对丹麦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他们眼中,与美国的合并不过是换了一个“新殖民者”。尽管美国可能会提供经济援助,但他们内心深处依然感受到那种久违的“被殖民”感再次回归。例如,格陵兰知名作家马蒂亚斯·斯蒂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被丹麦统治了300年,已经够了,现在我们要掌握自己的未来。”
格陵兰岛上的大多数居民,近九成是因纽特人,确实与众不同。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和传统,特有的服饰,以及渔猎和捕海豹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的交通工具“狗拉雪橇”及其冰屋等住所,也展现了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风貌。虽然美国文化常常嘲讽他们不够现代,但因纽特人却认为美国文化腐朽且无趣,缺乏吸引力。
美国人常常嘲讽他们的经济落后,然而格陵兰岛的居民则认为美国人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并感到内心空虚。对于那些将美国视为“全球唯一的灯塔”的人来说,这些看法恐怕难以理解。格陵兰岛居民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格陵兰岛选择与美国接轨,在美国强大的资本力量面前,居民们可能会沦为“奴隶”。尽管格陵兰岛的生活水平会因此提高,但他们将失去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甚至连对自己故土的发言权也会被削弱。
在金钱的诱惑下,格陵兰人民所珍视的一切都面临着侵蚀。特朗普的威胁不仅未能使格陵兰岛的居民屈服,反而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自主”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独立运动的热潮。如今,他们不仅不愿受到美国的控制,甚至对丹麦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漠视,决心全力以赴争取独立。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想要吞并格陵兰岛,美国面临的挑战将会十分艰巨。
